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再次明确要求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这不仅是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光荣传统的传承,更折射出“精打细算”背后的民生温度。但一些人把“过紧日子”与苦日子、懒日子等同起来,把“过紧日子”与好日子对立起来,认为“过紧日子”会影响工作效能。如何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以好制度涵养好作风?本版约请基层干部谈感受、谈做法,以增强共识、抓好落实。对话干部:张 霞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虎啸江西省鹰潭市信江新区夏埠街道办事处党政办公室主任陈丽姬海南省东方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盛慧娟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党工委书记任千伟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凌 波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过紧日子”要求高效、廉洁、规范,不是降低干部的合理收入 记者:为什么要“过紧日子”?“过紧日子”是否意味着削减日常开支、降低基层干部薪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党一贯重视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的建设,思想方法因其先导性和基础性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标志,也是增强党性、淬炼作风的体现,更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要求。算好“四本账”,打通思想方法1941年9月10日至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关于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报告,正式拉开了中央领导层整风运动的序幕。整风运动的突出特点是聚焦思想方法的纠治与建设,从思想方法上解决问题。次年2月,在毛泽东作了“整顿三风”的报告后,又委托艾思奇以一个月为限主持编译《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在这一时期,毛泽东一方面深感形势之复杂、任务之艰巨和理论之重要,在决定中国之命运的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号召开展“学习竞赛”;另一方面更痛感教条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等错误的思想方法影响之深、为害之烈,特别是“犯思想病最顽固”的是高级干部中的人,如果“将多数高级及中级干部的思想打通,又能保存党与军的骨干,那我们就算是胜利了”。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倾向之所以如此严重而顽固,本质上是在解答三
【学思践悟】 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耕读传家”是万千中国人的朴素信仰,对读书的认同刻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对于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极为重要。一领导干部重视读书学习,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是党性修养的体现。对领导干部来说,读书与否,绝非个人小事,而是关涉党风政风社风的大事。这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读书是一面镜子,反映党风政风。风,看不见,摸不着,但能够感受到,党风政风亦如此。党风政风是领导干部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对群众来说,身边每一位领导干部的言谈举止,都是他们观察党风政风的窗口。爱读书的领导干部多了,自然会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形象的感知和判断。读书是一个阶梯,提升能力水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领导干部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抓紧加油充电,不主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好干部划出了清晰的标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对领导干部来说,有职就有责,有责就要担当。责任是事业所赋、使命所系、本职所在,是忠诚品格、为民情怀、担当精神的体现。“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谷文昌,“我不能躺下,躺下就起不来了”的林俊德,“不能歇,我还要搞建设”的黄大发,“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的廖俊波,“正因为有暴雨更得赶回去,怕村里受灾”的黄文秀……他们用担当尽责、无私奉献诠释了共产党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当前,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要清醒看到,干部队伍中责任意识不强、担当精神缺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领导干部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热衷做“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平庸官”“太平官”“推诿官”“圆滑官”,存在拈轻怕重、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消极现象。这种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