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政治报告。这是报告的过程稿在中央档案馆珍藏着一份档案,首页用红色铅笔写着“政治报告最初稿(富春交来)”,这是毛泽东向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论联合政府》书面政治报告的最初稿铅印本。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毛泽东亲自修改了8次文稿,经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后,向党的七大提交了书面政治报告。正是在这篇报告中,毛泽东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隆重召开。七大的召开,经过了长期充分的准备。早在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要召开七大,但由于各种原因,七大的召开时间一再延期。从1928年党的六大到1945年党的七大,其间整整相隔17年。在这个过程中,党的发展经过了艰难曲折,党的力量有了很大提升,党也从各个方面对党的历史经验作了总结,特别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和整风运动的成功,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党内一些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并未完
形式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大敌。我们党历来反对形式主义,毛泽东批评“形式主义害死人”,并且开创了通过开展整党、整风运动解决作风问题的有效路径。邓小平不仅从作风建设的角度强调反对形式主义,更将其提升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和对待作风问题,以雷霆之势大力整治“四风”问题,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使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但我们也要看到,“四风”问题虽然得到了很大的解决,但并未彻底根除。特别是其中的形式主义这一顽疾,如同“牛皮癣”一般,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异翻新,衍生出诸如“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脚尖上的形式主义”“笔尖上的形式主义”等新变种。然而,无论这些现象如何乔装打扮,终究难逃火眼金睛的审视,也躲不过坚决“亮剑”的果断行动。力戒“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有的地方有的单位,要在应用程序上打卡签到,要在工作群里随时回复,让不少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基层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既辛苦又琐碎,如果基层干部的指尖都被“绑”到了屏幕上,还怎么“穿针引线”,抓好落实呢?“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虽然披了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将党的作风建设持续引向深入,为建设长期执政、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深厚理论根基与宝贵实践经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因此,深化作风建设必须增强定力、保持韧劲,直至化为自觉、形成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作风建设时,反复提到“化风成俗”这一关键词,强调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要求“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和云南考察期间进一步指出:“这些年,八项规定确实是推动了根本性的变化,风气为之一新,过去积重难返的现象大部分没有了。同时要看到,有一些地方发生了松动,有一些方面还存在盲区死角,一些不良风气出现了反弹回潮。钉钉子嘛,再钉几下,久久为功,化风为俗。”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蕴含了我们党对作风建设内在规律的深邃思考和对管党治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明确了新时代系统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目标方向和实践要求。当前,全党正在开展
“表态不如表率,身教胜于言教”,这是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任职时常说的一句话。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敢于表态是一件好事,表态有助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振士气。但如果只表态不落实,只务虚不务实,那么豪言壮志就会变成空中楼阁、镜花水月。表态只是起点。党员干部干事创业,须谨记行胜于言的道理,在以身作则、模范带头上见行动、求实效,当好表率、抓好落实。表率是作风建设的试金石,领导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先,是我们党走向成功的关键。战争年代,共产党的干部既挂帅又出征,自觉叫响“跟我上”,与国民党官员的“给我上”形成鲜明对比。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以徙木立信的决心重塑党风政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一线,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足迹遍布曾经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出京赴广东考察,不腾道、不封路、不铺红毯;下部队视察,拿着餐盘同战士们一起排队打饭菜,一张桌子吃饭……以实际行动为全党树标杆、作表率。带头是有力的示范,也是无声的动员。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