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准备本次发言,我认真地进行了思考,也专门前往图书馆翻阅相关书籍,借到一本《勿忘历史:抗战新闻史》。我在思索:2015年,我们学校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举办的研讨会和今年举办的研讨会,有何不同?
这给了我种种启发,十年前的主题是:重温抗日战争的历史,大力弘扬抗战精神。而今天,从这本书中令我深受启发的是这12个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继续奋斗。
首先是敢于斗争。在这本书中,以赵玉明老先生为代表,他们在中国抗战广播史的研究中特别提到老一辈怎么积极利用传媒的手段,把强烈的抗战呼声传播出去,极大鼓舞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和国民党中央台以及地方台在反对日本侵华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我们抗战14年的起点,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也可以看到日本对我国广播主权的侵犯,在我国开办殖民广播的历史是可以再往前追溯的。从20世纪20年代,日本就在大连建立了广播电台,并且由此开始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对中国广播事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侵略,中国广播事业由此受到重大摧残,但并没有摧毁我们的广播事业。之后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人民广播电台,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基础上,克服了很多的困难,战胜了日寇的干扰和破坏,为动员和激励全国军民抗日救亡斗志,增强世界进步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成就了光辉灿烂的意义。
其次是善于斗争。在善于斗争的过程中,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也是我们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时期。在当时,来自战场、战争的新闻占50%左右,所以抗战时期,也恰恰是我们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繁荣时期。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在新闻中的一些重要原则,如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战略原则,都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人,包括我们的新闻传播学,这些新闻的理念都为了我们后面新闻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5年,日本投降,我们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永远地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广播主权的侵犯。延安和延安台在抗战胜利后也恢复播音,也接管了一批日伪广播电视院,改为人民广播电台,这些日伪广播电视经过调整更改为人民广播事业,又奠定了新的发展基础。所以我认为,这是善于斗争,为我所用,为我们新闻事业发展所用。
最后是继续奋斗。我想这个十年并不远,十年过去,如果说我们在2015年召开这个会的时候,虽然已经进入新时代,但2015还没有提出“新时代”这个概念,2017年才真正提出“新时代”的概念。习总书记特别重视新时代的青年教育,在2018年的时候,习总书记就提出,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这是习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一种要求。总书记在这次重要讲话中,特别提到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就像今天我们又到了一个新的时间接口,习总书记给我们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中特别嘱托我们要为党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今年九月,我们中国传媒大学也隆重举行了江山永铸(画展),也是种精神和艺术使命的传承。在这次活动的重要会议上,廖书记也特别提出来,我们学校要重点推进三项工作,这三项工作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去传承弘扬的抗战精神。廖书记提出:我们要积极应对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对我们创作的增强,大力推动国际传播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持续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文化底蕴的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这是廖书记对我们人才培养的期许,也是我们今天要做好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的一种期许。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爱国的底色不能变,斗争的底色不能变,奋斗的精神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