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委
旧版网站
首页
部门概况
部门简介
党委委员
纪检机构
支部设置
工会组织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支部建设
作风建设
机关人风采
群团工作
规章制度
党章党规
学校制度
部门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超链接
超链接
张露璐: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2025-09-23
今年五月份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了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庆典,同期在俄罗斯报发表了署名文章《以史为鉴共创未来》,在这篇文章当中专门提出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二战史观,并且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历史流逝而褪色。结合我的个人学习,我认为第一,在当下的时代条件下,要突出强调实事求是的历史原则。在今天自媒体的发展和历史视觉再现变得越发容易的情况下,实事求是的态度、辨别真伪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像今年的暑期出现了一个大公报的P图,大公报报道抗战胜利的号外,这个号外实际上是假的,但是,因为被大公文匯的官微转发了之后,大家又普遍觉得这可能是真实的,最后有一些专门的学者出来解释这个事情,所以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历史上的挑战。第二,就我们整个的课程来说,整个教学团队今年也是在努力地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在整个课程设计当中,也是以抗战为题来开展实践作业,以实践的方式来进行纪念。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到各个不同的专业特色,比如说人文专业和新闻传播专业开展的项目有小说阅读的推荐以及相关报章文献的研读等等。第三,在课程讲授的过程当中,也特别注意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错误论调。第一个,就是将回望历史污名化为宣扬仇
武闽: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2025-09-23
我今天要分享的是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我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牢记来时路,审视脚下路以及展望未来路。首先是牢记来时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毛泽东主席曾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单是中国的事儿,东方的事儿,也是世界的事儿。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直到1941年12月美对日宣战之前,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几乎是单独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在14年的抗战中,中华民族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巨大代价,牵制了日军50%以上的海外兵力,有效地配合了盟军在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军事行动。在最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依然派出了精锐的中国远征军紧急开赴缅甸,与英军一同对日作战。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表示,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而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中华民族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有力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不仅如此,在战后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过程当中,中国同样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魏飞:从抗战历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2025-09-23
结合我的哲学背景,我将从以下五点论述抗战历史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抗战的历史进程是一个极其严肃的实践场域。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重大考验面前,众多政治主张和发展道路都在实践当中暴露出其局限性和不可行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这一历史生动体现了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反过来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则。第二,抓住主要矛盾,并围绕中心任务推动全局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抗战时期,中国社会内部虽然存在着阶级矛盾和政治分歧,但最紧迫、最根本的任务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独立问题。如果错误地将内部矛盾或次要矛盾作为主要矛盾,就可能导致力量的分散,战略的失误,甚至危及整个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内的形势科学地分析,准确地把握了民族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确立并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效团结各方力量,避免了因次要矛盾干扰了核心战略目标的实现。第三,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内在规律,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或者直线前进的,而是呈
杨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025-09-23
过去一个时期,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历史节点之时,不免会有不和谐的声音,比如有人质疑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历史定位的评价和声名。今天我围绕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一个定位来阐述其原因所在。我认为有四点主要原因:第一,我们党是最早并且始终高举抗日旗帜的政党。当九一八的炮火撕裂东北大地,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时,是中国共产党在事变爆发的第三天就发出了抗日宣言,组织了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以简陋的武器开展殊死搏斗,用生命最早擎起了抗日救亡旗帜的政党,也拉开了14年抗战的悲壮序幕。第二,中国共产党率先倡导并全力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从巴黎宣言到瓦窑堡会议,我们党始终呼吁停止内战,枪口一致对外。面对多年的血仇,我们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终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开创了全民族抗战的崭新局面。特别是当国民党内部出现动摇、妥协,三次反共高潮迭起之时,我们党仍始终坚持抗日高于一切,秉持着维持团结的出发点,发挥着支持全民救亡图存的定海神针作用。第三,中国共产党制定并成功引导了中国抗战的正确方向。战争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战略的比拼
郑丹琪:铭记历史功绩 弘扬伟大精神 共赴复兴征程
2025-09-23
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有以下三个方面感悟。一是以史为鉴,夯实青年理想信念根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地位和伟大历史贡献——既推动了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的命运转折,更对世界和平秩序重建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深刻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引领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磅礴力量,为强化青年理想信念提供了最坚实的思想支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责主业,把伟大抗战精神作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的生动素材,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借助暑期实践微党课等创新形式,发挥朋辈思政的作用,引导青年从历史、理论、实践的逻辑统一高度,在学思践悟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真正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和积极传播者。二是弘扬抗战精神,丰富思政教育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青年阶段是人生
高唱: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2025-09-23
2025年9月3日,一个注定被亿万中华儿女铭记的日子。当雄壮的国歌响彻天安门广场,当受阅方队以整齐划一的步伐通过检阅台,当一件件国之重器震撼亮相,作为一名曾在部队服役过十三年的火箭军干部,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备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篇幅不长,却字字千钧,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我反复学习,深刻感受到这是一份基于强大实力捍卫和平的“中国宣言”、是一堂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的“党性大课”、一张擘画民族复兴伟业的“行动蓝图”。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结合工作实际,现将浅显的学习认识和大家一起分享。认识之一,强大国防是安居乐业的根本保障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保卫和平是人民军队之责”。阅兵式上展示的钢铁洪流和一系列首次亮相的战略重器,不仅是强大军事力量的展现、更是强大综合国力的展示。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和平并非理所当然,发展更需坚实保障。认识之二,抗战精神是克难攻坚的制胜法宝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从阅兵训练场上官兵们晒得黝黑的皮肤和刻苦训练的场景,到我国国
禹学军:以史为鉴,砥砺前行
2025-09-23
今年9月3日上午,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这场举国关注、世界瞩目的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也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作为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为国育才、传承历史文化、弘扬和平精神的重任,在此,我想结合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与此次纪念大会,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一、铭记历史,汲取勇毅前行的力量这次纪念大会是对中华民族巨大牺牲的深切缅怀。在那场事关民族危亡的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数字,它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无数生命的消逝。一个民族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何其沉重、何其珍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将这段历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与育人工作中。要通过生动的历史讲述、珍贵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们思考,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是什么支撑着先辈们前赴后继、英勇抗争?是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复兴的坚定信念,是对未来独立自主美好生活的执着向往。这种信念和向往,正是我们今天
牛慧清: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以实际行动践行博物馆人的使命担当
2025-09-23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思想深邃、气势恢宏,不仅是一次回望历史的庄严宣示,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政治动员,深深鼓舞着每一个中华儿女。作为高校博物馆的一名教师,我深刻体会到,铭记抗战历史,绝不仅是停留在追忆层面,而是要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落实到细碎的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从波澜壮阔的抗战历程中汲取信仰力量,把“为国家生存而战、民族复兴而战、人类正义而战”的豪情转化为教书育人、文化传播的使命担当。现在本人将结合自身岗位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一、持续挖包括抗战在内的红色传媒史,在文化传承上做“守正创新”的表率作为为党和国家保存传媒文化遗产,传承党的新闻宣传思想的国家工程和开展传媒科技普及与历史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一直以来,传媒博物馆以建设一座研究型的博物馆为宗旨,十分注重挖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传媒史。近年来推出《献给党的声音——齐越百年诞辰纪念展》《“声‘生’不息”——中国广播百年专题云展》《纸短情长·笔端家国——广播人手迹展》等一个个以红色传媒史为主题的自办展,不仅填补和丰富了红色传媒史的研究成果
张润: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谱写服务保障新篇
2025-09-23
9·3大阅兵当天,正好值班,边集体收看现场直播,边用镜头捕捉到窗外雄壮的战机编队从头顶呼啸而过的瞬间,那种震撼与自豪至今萦绕心头。这不仅是对祖国强大国防力量的直观感受,更让我对“钢多、气盈、骨更硬”有了深刻理解与共鸣!好一堂震撼心灵的思政大课!回望那段令人难忘、可歌可泣的烽火岁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并且是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取得的伟大胜利,真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根据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抗战期间美国《纽约时报》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持续关注并报道了中国抗战的进程。这些来自第三方的记录,真实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充分肯定了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尤其令我震撼的是,“硬件”如此悬殊下的革命意志和精神伟力。以平型关大捷为例,据该纪念馆数据显示:以师为单位的敌我装备对比触目惊心——日军拥有5849匹战马、24辆坦克、262辆汽车,而我们八路军都是“0”。在
刘俊:做好国际传播研究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好智力支持
2025-09-23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今天,国际环境纷繁复杂,舆论战、信息战、认知战暗流涌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之一,是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上,清醒认识到国际传播战线的重要性。作为中国传媒领域顶尖学府——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更有责任和义务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做好国际传播研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好智力支持。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而文化软实力成效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国际传播逐渐成为学界不断壮大的研究领域。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此后,国际传播研究更加对接国家战略,成为新闻传播学、区域与国别学等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21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3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