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链接

武闽: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发布时间:2025-09-23作者:文章来源:机关党委

我今天要分享的是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我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牢记来时路,审视脚下路以及展望未来路。

首先是牢记来时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毛泽东主席曾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单是中国的事儿,东方的事儿,也是世界的事儿。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直到1941年12月美对日宣战之前,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几乎是单独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在14年的抗战中,中华民族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巨大代价,牵制了日军50%以上的海外兵力,有效地配合了盟军在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军事行动。在最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依然派出了精锐的中国远征军紧急开赴缅甸,与英军一同对日作战。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表示,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而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中华民族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有力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不仅如此,在战后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过程当中,中国同样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西方的集体记忆中被日益边缘化,西方媒体充斥着弱化和忽视中国抗战功绩的历史虚无主义观念。因此,我们急需在国际社会当中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彰显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次,审视脚下路,在大变局当中筑牢和平根基。80年前,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让国际社会痛定思痛,联合国应运而生,世界开始步入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时代。80年后的今天,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阴霾不散,正在进行的两场局部战争: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给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当今世界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成为人类又面临的抉择。2025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坚持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中方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无实力而乞和平,则和平危,有实力而卫和平,则和平存。通过今年九三阅兵纪念活动,我们向世界重申和平需要共同守护的坚定立场,展示中国以武止戈,在维护世界地区稳定、推动世界发展过程当中的坚定决心。中国力量每增长一分,世界和平发展的希望就增加一分,相信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同感受。

最后,展望未来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世界进入了新一轮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有增无减。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的前两天,一场同样瞩目的中国主场外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向世界郑重提出了全球治理倡议。这一倡议摒弃了长期以来少数国家以意识形态划线、以对抗替代对话的治理模式,继承和发扬联合国宪章精神,提倡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主张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和注重行动导向的五大核心原则。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都是中国为世界贡献的宝贵国际公共产品,他们从不同角度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和平能量,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战略支持。80年岁月流转,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去,但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精神和国际意义永垂不朽。站在当下,我们更应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以国际视野传承抗战精神,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朝着更加和平繁荣的方向发展。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认为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弘扬和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培养他们的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锻造他们的传媒专业精神,让他们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为己任,努力成为文明交流的生力军和和平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