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委
旧版网站
首页
部门概况
部门简介
党委委员
支部设置
工会组织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支部建设
作风建设
机关人风采
群团工作
规章制度
党章党规
学校制度
部门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
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
2025-04-01
正在全党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全党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上紧了发条,也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修养的一次再加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从作风建设和党性修养角度看,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摆正公与私的位置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始终面对并着力解决的课题。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问题的根本是立场问题,说到底是党和人民立场的体现。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将立党为公、一心为民镌刻在党的历史丰碑上,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毛泽东为自己定下三条原则:念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邓小平认为当了共产党人,“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党性原则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这不仅是对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政治要求,也是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的基本准则。“私意一萌,则是非易位。”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个别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上出现问题,往
纯净政治生态 引领社会风尚
2025-04-01
廉洁文化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对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提出明确要求。如何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战役、把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引向深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清明政治生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事关长远的基础性工程。“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文化是影响社会行为最深层次的精神力量。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鲜明价值取向,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礼》提出“六廉”,即考察官吏要看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管子认为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在我国历史上,包拯、海瑞等一批清官形象构成了传统廉洁文化的鲜活面容,他们的行为和事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廉洁文化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又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廉洁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解决作风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2025-03-28
作风是政治生态最直接的体现、最直观的标尺。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这一重要论述提醒全党作风建设并非一日之功,必须充分认识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持之以恒地推进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从政治上认识和对待作风问题,以行动作号令,以身教作榜样,锲而不舍、常抓不懈,以上率下推进全党作风建设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从具体作风问题抓起,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聚焦“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节日中的腐败”,深入治理隐形变异新表现。经过不懈努力,“四风”问题中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已基本刹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不正之风惯性得以扭转。我们党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庄严承诺,赢得了党心民心,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过去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使作风建设成为党的建设一张亮丽名片,并带动了社会风气整体好转。同时也要清醒
八项规定何以深刻改变中国
2025-03-28
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推动了党风、政风、社风好转。回顾中央八项规定制定和落实的过程,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对于增强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八项规定是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定的规矩,是“很重要的规矩”中央八项规定体现了党中央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突出问题的坚强决心。着眼于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一开始就把全面从严治党紧紧抓在手上。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明确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的自身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随后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
不断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
2025-03-21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党和人民的大敌。不断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是新时代新征程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抓手,也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为不断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的重大意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肌体上的恶性毒瘤,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等特征,侵蚀党的执政根基。新时代新征程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从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着手,更要从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上入手。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于对其顽固性、反复性和变异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严抓及时抓的狠劲和韧劲,缺乏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保障。为防止“一阵风、雨过地皮湿”等运动式治理
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2025-03-21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 近日在贵州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学习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指出“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作为我们党作风建设的一张“金色名片”,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实施以来,以徙木立信之效引领了一场激浊扬清的风气之变。破除特权思想、刹住享乐之风……治歪风而树正气,明纲纪而聚人心,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决胜“十四五”、阔步新征程,任务艰巨、挑战不少。如何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如何找准抓手提振消费促内需?如何进一步打通梗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如何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愈是大道如砥、闯关夺隘,愈需淬炼作风、凝聚人心,让各级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让党员干部队伍更加过硬有为。 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新奇迹。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从优亲厚友,到吃拿卡要,再到执法不公,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党群关系。必须始终坚持零容忍,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
2025-03-21
坚强党性、端正党风、严肃党纪,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经磨难仍不断开创历史伟业的政治密码和宝贵经验,也是新征程上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坚强保证和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要求“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内在自觉性”与“外在规范性”有机统一的要求,为新时代锻造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制定了一系列新规定新举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党性是党风党纪的内在根本。事物的本质决定其表现形式。党性是党的使命、属性和特质在党员思想和行动上的具体体现,反映着党的阶级属性、政治理想、价值追求和根本立场,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强调“党性修养好、党性坚强,遵守党纪就会更加自觉”。党性和党风党纪是“根”与“枝”、“里”与“表”、
调查研究贵在求真务实
2025-03-21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3起形式主义典型问题。其中,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一行3人赴某省两个县区开展劳务品牌建设工作调研,其间对基层陪同人数缺乏严格把关,省、市、县、乡层层多人陪同,有时一个调研点陪同近10人,增加了基层负担。调研组先后考察调研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清古街、千年古城墙等,一些调研点与调研主题明显不符。层层陪同搞调研,不仅折腾人,还暴露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派。少数领导干部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看似要求很严、抓得很紧,但其实是停留在文件中,表现在口号上,一沾上自己,就明里暗里“松一松”“放一放”。有的领导干部虽然嘴上说“不要陪”“不用陪”,但面对超标准接待却做不到态度坚决、抵制有力、措施果断,而是半推半就,直至默许笑纳。如此这般,上面松一尺、下面宽一丈,便很可能上行下效,打开层层陪同的口子。有的领导干部调研不是为解决问题,而是为留痕、为交差,需要热闹的现场来“体现成果”,把调研当成表演。为了让上级满意,基层也不敢怠慢,硬凑人数、安排路线、布置场景、张罗报告,就怕礼数不周。如此这般的调研,哪还能听到真话、了解实情?基层干部
遵规守纪和担当作为不是“单选题”
2025-03-21
讲一个党员干部纪律严不严、党性强不强,在什么地方得以体现呢?绝不是在“清茶一杯、清闲一天”的无事无为中,而是主要体现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要引导党员、干部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要求“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使干部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这一重大论断为广大党员干部既要遵规守纪又要干事创业提供了根本遵循,每个党员干部都当省察入心,笃定在行。遵规守纪和担当作为从来就不是“单选题”。避事避责、懒政怠政的党员干部,囿于“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消极思维,认为纪律规矩是条条框框,影响自由施展,担心因干事出错而受到党纪处分……这些消极错误心态一旦产生,就容易当太平官、老好人,看摊子、守位子、护帽子。看似“四平八稳”不会破纪,其实这种认识是对纪律的误读,更与党员干部身份与职责使命不相符。为官避事平生耻。干部干部,“干”字当头。敢于担当不退缩,尽职尽责不推诿,是为民为政的立身准则。党员干部决不能把“纪律太严”作为“为官不为”的借口,把无事当本事,消极避事,不为群众解
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
2025-03-2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党员、干部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融入日常、化为习惯。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是系统观念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要求。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增强党性,必须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抓好思想建设这个基础,持之以恒加强党性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入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深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才能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保护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党员、干部要深入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20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2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