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委
旧版网站
首页
部门概况
部门简介
党委委员
纪检机构
支部设置
工会组织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支部建设
作风建设
机关人风采
群团工作
规章制度
党章党规
学校制度
部门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勿做“差不多先生”
2025-07-02
“差不多先生”可谓是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形象。这位“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的主人公,记账时“千”字和“十”字不分、搭火车误点,最终因“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的糊涂认知,延误救治丢了性命。这一辛辣讽刺的文学形象,也给予我们作风建设上的警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最讲认真”“讲认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态度”。党员干部无论做何种工作,都决不能当“差不多先生”。那些以“差不多”为行事准则的敷衍态度、得过且过的工作作风,就像潜伏的蛀虫,会侵蚀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必须坚决抵制。“差不多”的工作作风,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不能成事,还会耽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若在工作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对政策落实打折扣、搞变通,满足于“做了”却不追求“做好”,工作就会浮于表面,没有实效。比如,有的干部走访群众时,不过是机械地走流程,笔记本上记满了数字,却没有记下群众眼角的忧虑;有的干部制定政策时,盲目照搬别处经验,全然不顾当地实际情况,看似完成了任务,实则让政策沦为一纸空文。这种“差不多”的态度,不仅让群众满心期待化作泡影,更在无形中消解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差不多”的工作作风
不兴伪事兴务实
2025-07-02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有一系列关于务实工作的文章,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不兴伪事兴务实、改进作风、做务实之人的要求。这对于我们坚决反对和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兴伪事,说到底,就是做名实不符、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事。在主政地方时,习近平同志指出,务实之人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领导干部就要做这样的务实之人”。不兴伪事兴务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也是重要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越是任务艰巨、挑战严峻,越要有不兴伪事兴务实的工作作风,挺膺担当、真抓实干,抓好落实。“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务实的基础在于求真。求什么真?“求客观实际之真”。怎么求真?“深化理论武装求真谛,深入调查研究重实际”。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给出的答案。深化理论武装求真谛,讲的是学理论。没有科学的理论作工具,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我们便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无法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趋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的必然性。毛泽东指出:“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
杜绝层层加码的形式主义
2025-06-2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作风建设,要制定严格的举措和要求,没有规矩不行,有了规矩就要严格执行。同时,也要实事求是,不要层层加码。要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如果脱离了实际,最后是难以长久坚持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层层加码的形式主义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表现,必须严加防范,坚决予以纠正。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贯彻落实的不断深入,形式主义的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但个别地方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制定政策和下达任务时,为了规避责任或追求政绩,不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根据主观经验和判断,多头重复下发通知文件、频繁召开过长过大会议、制定严苛考核标准、盲目提高任务目标,层层加码乱提过高过急过多的要求,使政策执行偏离政策初衷,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同时,层层加码让基层疲于奔命,忽视群众的利益,更无法统筹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消磨群众的信任,使政策成效大打折扣。此外,层层加码加重基层负担,导致基层干部工作精力被严重挤占。层层加码看似标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
2025-06-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度出发,指出“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要求“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既是对新时代以来管党治党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也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重要抓手。一1845年底,恩格斯在《“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断”的前言和结束语》中首次使用“党性”概念,以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脱离无产阶级立场、空谈人性的局限性。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发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作风是站稳阶级立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879年,马克思恩格斯致信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奥·倍倍尔,明确反对德国社会民主党议员凯泽尔违反党纲原则投票赞成保护关税的行为,强调要严肃党纪,捍卫党的阶级立场,与其进行公开的斗争,否则“党是没有前途的”。列宁则从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中总结阐释党性与党纪、党风与党纪的互构关系。在他看来,党性的彰显需要严格的纪律来保障,同时,高
“抹不开面子”往往容易“丢面子”
2025-06-25
在日常生活中,面子是人与人交往中维护尊严与体面的一种心理需求,大多数情况下,要面子无可厚非。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如果在制度、纪律和原则问题上“抹不开面子”,往往容易“丢面子”。面子一旦被扭曲异化,就会成为腐蚀党员干部的糖衣炮弹,成为违规违纪行为的遮羞布。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守住拒腐防变防线,要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深刻指出:“有的人认为,吃吃饭、喝喝酒是人情世故,觉得抹不开面子。”这精准戳中了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的“软肋”。从近期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的数起党员干部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来看,当“抹不开面子”成为党员干部触碰纪律红线的托词时,其结局只能是让自己不仅丢面子还会“丢官”。扭曲的“面子观”,只会使党员干部在不知不觉中突破纪律底线,与初心本念愈行愈远。现实中,“抹不开面子”不只在违规吃喝方面表现突出,其他方面也有所显露。比如,在项目审批时,有的干部觉得“抹不开面子”,对熟人或利益相关方的违规项目大开绿灯;在政策执行中,有的干部为了面子,对亲友或本地企业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在人事任免上,面对打招呼推荐的不合
陈云的勤奋学习精神
2025-06-20
陈云出身贫寒,但他对学习始终如饥似渴。靠着勤恳力学、铢积寸累,使他拥有很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值得后人传承。刻苦学习,锲而不舍。陈云高小毕业后因生活所迫辍学,14岁时经人介绍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其间,陈云不管多忙多累,每天坚持抽空读书学习,还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到商务印书馆办的上海图书学校学习了3年。为探求救民强国之道,陈云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浅说》《资本制度浅说》等进步书籍。由于勤奋好学,虽然他只有高小学历,却成为当时年轻同事中学识最渊博的一个。陈云参加革命后学习更加自觉,他把自学比喻为进“长期大学”。1935年9月,陈云奉命抵达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中央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并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在苏联期间,陈云充分利用难得的学习环境,争分夺秒地埋头攻读。在学习的同时,陈云珍惜到苏联各地参观工业、农业、文化教育事业的机会,努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全国财经工作的陈云针对“比较不熟悉或者根本不熟悉的东西来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总是想办法“挤”时间读书学习。1969年,陈云被疏散到江西南昌。行前,他带了满满一个木箱和两
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
2025-06-20
谋发展只争朝夕,好政策重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厉风行抓落实”,指出“要有马上就办的意识”“不能有拖延症,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新征程上,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广大党员干部要有“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避免拖拉习气,以真抓实干的作风促发展、惠民生。时间是最可贵的,机遇稍纵即逝。就像农民耕种,必须把握农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每个环节都不能耽误,一旦错过,就可能影响一年的收成。干事创业也是如此,如果做事拖沓、贻误时机,再完美的计划也会沦为空谈。1991年2月20日,在福州市委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向全市干部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讲求工作时效,提高办事效率,使少讲空话、狠抓落实在全市进一步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规矩。”从那时起,“马上就办”成为当地党员干部一贯践行的工作精神。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我们坚持“按小时、按分秒计算”;抓发展、谋未来,我们坚持“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科技成果转化,我们坚持“趋势、方向是对的,要快马加鞭”……正是我们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始终保持弓满弦张的状态,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才以自身发展
坚持从政治上认识和看待作风问题
2025-06-16
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关乎党的兴衰存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政治高度,严肃对待作风问题,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不同阶段、不同场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指出了明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风建设是重大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很牢固,但如果作风问题解决不好,也有可能出现‘霸王别姬’这样的时刻。我们一定要有危机意识。人心向背事关重大,失去了民心,党就有危险”。党的作风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外在表现,作风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持之以恒地加强作风建设,党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作风建设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环节。党员干部只有具备良好的作风,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驰而不息反“四风”,整治力度之大、制度执行之严、持续时间之长前所未有,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
深化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
2025-06-16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对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着重抓、着力查,深化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清除系统性腐败风险隐患。四次全会首次将高校作为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之一,部署开展系统整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着力抓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高度重视、对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四次全会部署,准确把握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任务和阶段性特征,持续深化高校重点领域腐败治理,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牢牢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深刻领会开展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工作高度重视、念兹在兹,就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塑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供了根本遵循。开展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立足教育强国建设新起点新征程、纵深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
做关键时顶得住的干部
2025-06-1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克难攻坚、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关键时顶得住的干部。”关键时顶得住,是新时代对干部提出的重要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广大干部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不但在平时沉下心来兢兢业业干工作,更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有所作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身处关键时刻、紧要关头,人们往往面临是非抉择、得失取舍的严峻考验。对于干部而言,越是这个时候,越能考验其政治素质、信仰信念、价值追求、担当精神和工作能力。关键时顶得住,就是要在重大任务中勇担最重的担子,在复杂矛盾前敢于动真碰硬,在突发事件来临时迎难而上。在至艰、至难、至危、至暗时刻,定得住神、拿得出办法、打得开工作局面。我们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一路走来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关键时刻,正因为有千千万万关键时顶得住的干部,才能一次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关键时顶得住,根本要靠理想信念的支撑。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英勇无畏,还是和平发展时期优秀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担当奉献,都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51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6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