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委
旧版网站
首页
部门概况
部门简介
党委委员
纪检机构
支部设置
工会组织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支部建设
作风建设
机关人风采
群团工作
规章制度
党章党规
学校制度
部门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
调研要立足解决问题
2025-06-03
一段时间以来,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引发广泛关注,其中明确要求“严禁异地部门间无实质内容的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这一规定直击现实病灶,释放出党中央力戒形式主义、根治调研乱象的坚定决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贵在求真务实。衡量调研搞得好不好,关键看能不能把现实问题解决好。现实中,个别党员干部的调研却变了味:“坐在车里转,隔着玻璃看”的走马观花,只瞄“门面”不探“后院”的浅尝辄止,调研报告堆砌辞藻却让问题原地打转……这种不解决问题的调研,既浪费人力物力,又消磨群众的信任,必须坚决遏制。为啥调研会偏离“解决问题”的初心?根子在于政绩观错位。有的干部认为调研规模越大,越能体现自身“重视程度”,越易获得上级的关注,心里装的并非现实问题。有的干部是为了应付考核,机械完成调研数量指标,将调研异化为走过场。当前,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同时也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越是如此,越需要我们把调研做深做实,聚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把情况摸清、把症结找准、把对策提实。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发现问题、正视问题,才能掌握全面、真实的情况,真正为事业发展出谋划策。“良药
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2025-05-27
近日,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党中央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作出修订,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我们的事业越发展,越要牢记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狠刹铺张浪费的歪风邪气,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6年前的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向大家讲述了毛泽东“只点一根灯芯”的故事:井冈山斗争时期,按照规定,夜晚办公可点三根灯芯,可毛泽东带头勤俭节约,每晚办公只点一根灯芯。在昏暗的油灯下,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小小一根灯芯,折射出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映照着共产党人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从“一根灯芯”到“八项规定”,党的作风建设跨越时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一以贯之,从未改变。“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当前,明目张胆的公款铺张浪费基本没有了,但改头换面的超标准接待、违规吃喝等仍未绝迹,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心理仍然存在。面对此类歪风邪气,必然要严格执纪,不留一点情面。狠刹浪费之风,一个“狠”字,彰显我们党厉行勤俭节约的决心。严禁超标准采购或者购置奢华物资设备、严禁
从三个视角深刻理解党性修养
2025-05-2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正所谓“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好、党性坚强,就能够发自内心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强烈的使命感干事创业,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性修养的基础性作用不言而喻。但也有党员干部反映,“党性”是一个抽象概念,似乎很难把握其科学内涵。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讲起党性的重要性,大家似乎都能说上几句、头头是道;深入到党性的内容,则往往欲言又止、词不达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就在于坚持正确的态度科学理解党性修养,让党员干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理论的清醒铸牢党性的坚定。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百年党史出发,可以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最广泛人民性的价值追求、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关系这样三个视角,来深刻理解党性修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941年3月在延安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党性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同年7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毛泽东明确指出“党性是一种科学”,从一开始就把科学的态度作为重要的党性修养。在
作风建设要坚决防止旧弊未除新弊又生
2025-05-26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是好不容易筑起的,一定要倍加珍惜,不断巡堤检修、培土加固。要紧盯不放、寸步不让,对享乐奢靡歪风露头就打,对隐形变异新动向时刻防范,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决不允许死灰复燃!决不允许旧弊未除、新弊又生!”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了作风问题的特点和规律,指明了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尽管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四风”问题的根源还没有彻底铲除,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暂时缓解但未得到根本解决。这正如人治病一样,病治了以后,进入恢复期,如果条件具备,作风问题就像潜伏于身体内的病原体一样可能再度繁殖,进而使病症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相关数据显示,近3年全国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查处数、批评教育和处理人数、党纪政务处分人数3项数据均逐年上升,值得引起高度警惕。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解决作风问题,像防止疾病复发一样来抓,把作风
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
2025-05-22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有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加论证盲目引进打着生态发展等旗号的“特色小镇”项目,因脱离当地发展实际,项目大面积烂尾;有的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不作为、乱作为,造成资金浪费,加重基层负担……从这些案例来看,形式主义花样虽多,但实质都是“假大空”,脱离客观实际,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凝心聚力促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只有坚决纠治形式主义问题,才能以好作风好形象创造新伟业。从哲学上讲,形式是内容的存在和表现方式,任何事物、任何工作等都要通过一定形式来体现其内容。但如果只注重形式,把形式当作目的或坚持形式优先的取向和行为方式,而缺少质和实,这就割裂了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关系,变成了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偏离客观规律,脱离事物本质,将事物按照个人目的进行功利化“打扮”,其结果一定会“谬以千里”。形式主义害死人,这话一点不假,其根本原因在于净搞些虚头巴脑的事却不干
久久为功正作风
2025-05-19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释放出作风建设常抓不懈的强烈信号。作风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在思想认识、监督问责、制度建设上久久为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问题往往源于思想上的松懈、麻痹。解决作风问题的关键,是党员干部筑牢信仰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持之以恒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优良学风作风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不断打扫思想灰尘,纠正行为偏差,在学中知敬畏、守底线,通过学深悟透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明确界限,增强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
党的七大:在全党开启自我批评之风
2025-05-16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政治报告。这是报告的过程稿在中央档案馆珍藏着一份档案,首页用红色铅笔写着“政治报告最初稿(富春交来)”,这是毛泽东向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论联合政府》书面政治报告的最初稿铅印本。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毛泽东亲自修改了8次文稿,经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后,向党的七大提交了书面政治报告。正是在这篇报告中,毛泽东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隆重召开。七大的召开,经过了长期充分的准备。早在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要召开七大,但由于各种原因,七大的召开时间一再延期。从1928年党的六大到1945年党的七大,其间整整相隔17年。在这个过程中,党的发展经过了艰难曲折,党的力量有了很大提升,党也从各个方面对党的历史经验作了总结,特别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和整风运动的成功,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党内一些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并未完
警惕形式主义老问题新表现
2025-05-12
形式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大敌。我们党历来反对形式主义,毛泽东批评“形式主义害死人”,并且开创了通过开展整党、整风运动解决作风问题的有效路径。邓小平不仅从作风建设的角度强调反对形式主义,更将其提升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和对待作风问题,以雷霆之势大力整治“四风”问题,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使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但我们也要看到,“四风”问题虽然得到了很大的解决,但并未彻底根除。特别是其中的形式主义这一顽疾,如同“牛皮癣”一般,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异翻新,衍生出诸如“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脚尖上的形式主义”“笔尖上的形式主义”等新变种。然而,无论这些现象如何乔装打扮,终究难逃火眼金睛的审视,也躲不过坚决“亮剑”的果断行动。力戒“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有的地方有的单位,要在应用程序上打卡签到,要在工作群里随时回复,让不少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基层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既辛苦又琐碎,如果基层干部的指尖都被“绑”到了屏幕上,还怎么“穿针引线”,抓好落实呢?“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虽然披了
作风建设重在化风成俗
2025-05-09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将党的作风建设持续引向深入,为建设长期执政、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深厚理论根基与宝贵实践经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因此,深化作风建设必须增强定力、保持韧劲,直至化为自觉、形成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作风建设时,反复提到“化风成俗”这一关键词,强调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要求“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和云南考察期间进一步指出:“这些年,八项规定确实是推动了根本性的变化,风气为之一新,过去积重难返的现象大部分没有了。同时要看到,有一些地方发生了松动,有一些方面还存在盲区死角,一些不良风气出现了反弹回潮。钉钉子嘛,再钉几下,久久为功,化风为俗。”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蕴含了我们党对作风建设内在规律的深邃思考和对管党治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明确了新时代系统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目标方向和实践要求。当前,全党正在开展
表态不如表率
2025-05-08
“表态不如表率,身教胜于言教”,这是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任职时常说的一句话。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敢于表态是一件好事,表态有助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振士气。但如果只表态不落实,只务虚不务实,那么豪言壮志就会变成空中楼阁、镜花水月。表态只是起点。党员干部干事创业,须谨记行胜于言的道理,在以身作则、模范带头上见行动、求实效,当好表率、抓好落实。表率是作风建设的试金石,领导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先,是我们党走向成功的关键。战争年代,共产党的干部既挂帅又出征,自觉叫响“跟我上”,与国民党官员的“给我上”形成鲜明对比。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以徙木立信的决心重塑党风政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一线,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足迹遍布曾经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出京赴广东考察,不腾道、不封路、不铺红毯;下部队视察,拿着餐盘同战士们一起排队打饭菜,一张桌子吃饭……以实际行动为全党树标杆、作表率。带头是有力的示范,也是无声的动员。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59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
/
6
跳转到